念西法师:什么是修行的真正动力?

e1bd2242a8eb33de2ea76b10bc138a2b_202407291722267793443613.png


什么是修行的真正动力?

念西法师讲授

言“教我观于清净业处”者,正明既能厌秽欣净,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也?

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,善导大师给我们点出的实际上是修行的关要和次第,非常重要。

这里“通请去行”,或者说“教我观于清净业处”的前提是什么呢?就是“厌秽欣净”,即厌离浊世秽土、欣求无忧恼净土。

也就是说,要先修厌离心,接着生起了欣求心,最后第三步才是“观于清净业处”。

怎样安心专注观想才能得生清净处呢?问了这个问题,接着就要正式开始观想修行了,也就是后面十六观的内容。

但是正式念佛观修的前提是厌离心和欣求心,这是善导大师在这里特别给我们指出来的修行关要和次第,大家必须要了知、把握。

实际上现在不仅仅是念佛人,许多修行人都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道理,他不知道念佛、打坐之前,应该有厌离心、欣求心,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。

没有前面欣厌二心的意乐,一上来就开始修,实际上是很难真正相应的。而且次第很重要,出离心没有修好,欣求心也很难生起。没有欣厌二心,即使念佛、参禅、打坐有什么用呢?如果连最起码的出离心都没有,相当于道心都不具足,那怎么可能修行相应呢?

出离心修法实际上是我们修行的动力。你连出离心都没有,道心如何生起?修行动力如何生起?就像一部机器一样,发动机出了问题,连发动都发动不起来了,怎么能够正常运转呢?

所以,如果你连最起码的出离心都没有,那你一切修行都无从谈起。没有前面的基础,上来就想修行,你也修不了多久,修了一个月、两个月或者三、五个月之后,就懈怠了、修不下去了。

所以,修行的次第非常重要。

以修净土来说,先要有真信切愿,而要想生起真信切愿,则要通过方便法要修出离心,或者通过闻思净土典籍而生起胜解。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次第,你一开始就修行、就念佛,肯定很难相应。

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这样说:那韦提希夫人也没有学多少教理,为什么她就可以直接请佛开示观修方法,而且马上就去修呢?

我们不可以按自己的分别心去作这样的推测。因为韦提希夫人不比一般人,她宿世有大善根,再加上有佛亲自显现在她的面前,让她亲眼见到十方净土,见到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有这个能力吗?有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吗?有佛亲自现前以神力加被让你看到十方佛国吗?

根据《成唯识论》的讲法,虽然主要是通过教证、理证,比量生胜解,但也有通过现量生起胜解的情况。所以,即使韦提希夫人没有闻思,但她现量见到了十方佛国净土,这足以让她对极乐世界生起胜解,而且之前因为儿子恶逆的亲身经历,让她现量感受到了刻骨铭心的痛苦,所以她能真正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心和对极乐世界的欣求心。

而我们一般人没有韦提希夫人这么“幸运”,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杀父杀母的儿子。你没有足够大的福报,承受不了如此深刻痛苦。而韦提希夫人呢?她有极大的善根福德因缘,能够把重大违缘转为顺缘,并因此而生起厌离心和欣求心。

最后再强调一下:“既能厌秽欣净”中的既能”是“已经能够”的意思,这两个字非常重要。也就是说,韦提希夫人已经能厌舍娑婆秽土,欣求无忧恼净土了,所以她请求佛教她安心专注观想而得生清净处的方法。

所以,“既能”这两个字是前提,是基础。如果有欣求心厌离心了,那你可以去观想极乐世界,可以去念佛了。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,所以在这里再重复强调一遍。

——选自念西法师《观经四帖疏》讲记
往期精彩

谨慎!修学次第错乱的6种歧途
一首《娑婆苦》,让你狂心顿歇,急求出离!
持戒念佛音高亢,室内亲见极乐鸟

分享到:
发布于 2024-08-13 23:38:19
收藏
分享
海报
973
上一篇:念西法师:念佛警策选讲之散心念佛能往生吗 下一篇:念西法师讲授:念佛十大现世利益
目录

    忘记密码?

    图形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