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师讲堂:净土法门的信心是指什么?




c6e7c0da59e404903feb733de58d0a41_202312031701581909800736.png


净土法门的信心是指什么?




善导大师在这里提到了“净信心”,对于我们学净土的人来说,这个问题非常重要,所以要特别再讲一下。信心或者清净的信心,怎么理解呢?我们可以根据法相名词解释,先看《成唯识论》解释信心所:

《成唯识论》卷六:
“云何为信?于实德能,深忍乐欲,心净为性。对治不信,乐善为业。
“然信差别。略有三种。一信实有。谓于诸法实事理中,深信忍故。
“二信有德。谓于三宝真净德中,深信乐故。
“三信有能。谓于一切世出世善,深信有力,能得能成,起希望故。由斯对治不信彼心,爱乐证修世出世善。
“忍谓胜解,此即信因。乐欲谓欲,即是信果。确陈此信自相是何?岂不适言心净为性。……如水清珠。能清浊水。”


一、信实有,信有德,信有能



  

什么叫信心呢?对“实、德、能”三方面有“深忍乐欲”,心清净为它的体性,信心可以对治不信,是一种善法,有了信心就会欢喜去行持善法。“深忍乐欲”中,“忍”与“实”对应,“乐”与“德”对应,“欲”与“能”对应。
信有三种,即信实有、信有德、信有能。
第一,信实有,深信诸法之实事、实理,相信它是真实不虚的。
第二,信有德,深信三宝真实、清净之功德。
第三,信有能,深信世出世间的善法功德,有力量救护我们,让我们断除烦恼超出轮回,这样就让我们生起希望。


“深忍乐欲”中,“忍”也是指胜解,胜解心所就是信心所的因;“乐欲”指欲心所,是信心所的果,也就是信愿行的愿;而信心所的自相是什么呢?自相就是心净为体性。
信心所有这样一种作用,就像水清珠一样,可以把浑浊的不信之心对治掉、沉淀下来,因为信心所是一种善法,以善能够攻恶。由这样的深信之心,对治不信、怀疑之后,就能够欢喜地去修证世出世间一切善法。
这一段非常殊胜,透露了净土法门修习的关要、次第。下面我们根据非常准确、权威的唯识法相名词,来进一步解释净土法门的信、愿、行。


二、胜解、欲、勤三缘起链的净土修道次第


[提要:胜解心所(信因)→信心所(心净为自相)→欲心所(信果)→勤心所(欲为勤依)]

要想得到念佛三昧,首先要有“勤心所”,要精进念佛;而“勤心所”来源于“欲心所”,所谓“欲为勤依”;“欲心所”又来源于“信心所”,有信心就会生起欲求心,而且“信心所”能够对治不信、怀疑;“信心所”的因又是什么呢?我们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,也不是仅仅靠念几句佛马上就能产生,“信心所”的因是“胜解心所”,也就是“深忍乐欲”的“深忍”;而胜解又是怎么产生的呢?胜解是依“教理证力”,主要依靠教证、理证这种比量,即通过闻思佛法而产生。



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净土法门修行的道次第:

先要闻思教理,特别要深入净土典籍,通过教证、理证的抉择产生比量;
再由这样的比量,产生对西方净土决定无疑的认识,达到没有丝毫的怀疑,这样就产生了胜解心所;
有了胜解心所,就会产生信心所,也就是说,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自然就生起来了;
信心所产生之后,接着就会产生它的果——欲心所,也就是信、愿、行的“愿”,即由前面的“真信”,产生了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之“切愿”;
欲心所,或者说“切愿”产生之后,必定会发起精进的念佛行;最后,由“真信切愿”的念佛行,必定成就往生大义。

选自念西法师《观经四帖疏》讲记



目录导航
  • 净土法门的信心是指什么?
  • 一、信实有,信有德,信有能
  • 二、胜解、欲、勤三缘起链的净土修道次第
  • 分享到:
    发布于 2024-06-12 23:45:22
    收藏
    分享
    海报
    2003
    上一篇:法师讲堂:修学净土法门易生的四种歧途,你知道吗 下一篇:法师讲堂:你知道佛陀的至极悲心吗?
    目录

      忘记密码?

      图形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