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西法师:这部经的最大关要是什么
观经的最大关要是什么
[提要:
问:此经非仅观佛,为何偏名无量寿?]
我们这里就问这样一个问题:《观经》讲了十六观,依报、正报都有,不仅仅是观佛,还有观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,以及日观、水观、地观、树观等等不同的观法,但为什么经名 “佛说无量寿观经”偏名“无量寿”呢?为什么只提无量寿佛呢?佛经的取名,绝不是随随便便取的,一定有非常深的道理在里面。
这个问题,实际上祖师大德早就给提出来了,天台智者大师就明确提出并解释过,我们来看智者大师是怎么讲的:
智者大师《观经疏》:
“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,佛是所观胜境。
举正报以收依果。述化主以包徒众。
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,
故云佛说观无量寿佛。”
“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,佛是所观胜境。举正报以收依果。”这个“正报”是指有情正报,即极乐世界的佛菩萨;“依果”也就是依报,极乐世界国土庄严属于依报。这里讲,“举正报”的时候,也把“依报”算在里面了,因为极乐世界的正报佛菩萨,都没有离开依报极乐国土。
“述化主以包徒众。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。”“化主”是阿弥陀佛,“徒众”是观音势至、清净大海众菩萨等。所观的虽然有十六观,有正报、依报、化主、徒众,但是“言佛便周”——无量寿佛把眷属、徒众、依报、正报全部囊括了。所以,“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”这八个字归纳得非常精要。
“故云‘佛说观无量寿佛’”,所以此经名为“佛说观无量寿佛”。
我们的问题——“此经非仅观佛,为何偏名无量寿?”答案就归纳出来了:“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”。当然,善导大师《四帖疏》所依的经名是“佛说无量寿观经”,没有最后那个“佛”字,而且“观”字在后面,不过意义是一样的。
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,实际上给我们透露了净土法门修行的极大关要: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包含了极乐世界正报、依报全部功德;整部《观经》的灵魂,最后都归结到这六字洪名上。为什么这样讲呢?我们对此再进行分析:
首先,智者大师在《观经疏》中给我们点出了一个密意,也是修行的窍诀:“举正报以收依果。述化主以包徒众。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”。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把极乐世界依报、正报、化主、徒众全部包括了;虽然十六观有依报、正报详细的观法,但是,在《观经》的最后,佛咐嘱阿难尊者流通的不是十六观,而是一句阿弥陀佛名号,说明佛的本意实际上就是流通阿弥陀佛名号。
第二,“南无阿弥陀佛”这六个字,跟经名也是相应的。实际上,经名也是一开始对整部《观经》的归纳。
第三,强调流通名号,就是强调名号的功德利益,这是一个更深的密意,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有许多大愿专门讲名号如意宝的利益。佛的功德都在一句名号当中,所以称为“万德洪名”。
第四,从度化众生的方便上讲,高的观法一般众生不容易修习,但是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三岁小孩乃至八十岁老太太谁都能念,所谓“三根普被”。
总之,“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”,你只要以信愿提起一句佛号,就是抓住了修行净土法门的关要。实际上念佛就是忆佛、观佛。这一句名号就是整部《观经》的关要、灵魂,这从经名上就可以体会出来。这也是善导大师开显《观经》的密意,善导大师在注解的时候说,观佛的真正的密意是什么呢?就是希望这个佛号可以流通下来,这是阿弥陀佛化身善导大师的解释。所以,了知《观经》这个最大的关要非常重要。
最后,我们将《观经》与《无量寿经》结合起来,再作一个简要的归纳。一部《观经》详细介绍了十六观,但实际上“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”,最后都归到一句名号上。而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广为介绍了四十八大愿,前面介绍四十八大愿的愿文,后面都是愿文的成就,但实际上就像莲池大师讲的“愿门广大,往生为先”。二位祖师的注解可以结合起来,成为十六个字——“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。愿门广大,往生为先。”
可以这样说:“观虽十六,言佛便周”是整部《观经》的关要;“愿门广大,往生为先”是整部《无量寿经》的关要。
阿弥陀佛的“愿门广大”,我们念佛人应当随学阿弥陀佛,但是,要想真正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利益,实际上也是恒河沙大愿的利益,那必须“往生为先”,往生了利益就得到了,没有往生,那一切都是空谈。
学习《观经》的时候,同时结合《无量寿经》的义理,这样有利于我们抓住净土的纲要、找到修行的窍诀。
佛陀所讲的一切修法的最大的关要,也就是往生,所以我们要发起往生的真信切愿,将往生的心真正落实下来。作为一个学佛人,你什么教派都学,天台、华严、禅宗、密宗等等都学遍了,但是,如果你内心没有真正对往生这件事生起信心,那你这一生能否成就不好讲。你能够真正得到净土的利益吗?不往生都是空谈,所以必须先要往生。
那么,为了往生,我们修什么法为最佳呢?《观经》里给我们介绍了十六观,但最后,释迦佛叫阿难尊者流通的却是阿弥陀佛名号。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去修行了——就是信愿念佛、忆佛。
当然,从整部《观经》上讲,不见得必须修名号,为摄受更多的根机,用观想、观相的方法修十六观是可以的,修定善、散善乃至一切修法回向往生西方也是可以的。但是,释迦佛的本意就是希望众生受持名号,因为对这个名号,任何根机的人都能相应。所以,祖师大德再再弘扬名号,再再劝我们持名念佛,即使学《观经》,最后还是要回到念诵佛号上来。
总之,无论从弘扬净土法门上讲,还是从自利利他上讲,我们尽量要去提倡持名念佛。因为,这是我们无上导师释迦佛的真正本怀,大悲佛陀殷切期望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洪名能够流通于遐代,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!
█节选自念西法师《观经四帖疏讲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