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师讲堂:如何才是真正的信他力


QQ图片20231203120721.png

信他

 

〖信他者,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,弥陀世尊决无虚愿,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。随顺诸佛真实教诲,决志求生,更无疑惑。是名信他。〗(《 弥陀要解》)


“信他者,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”,“诳语”也就是欺骗、说谎。我们要相信释迦佛决无诳语。


“弥陀世尊决无虚愿”,阿弥陀佛因地中发了四十八大愿,现在成佛了,说明他的愿都成就了,所以“决无虚愿”。


“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。”“六方”是省略的讲法,实际上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,来赞叹《阿弥陀经》,异口同声,“决无二言”。


“随顺诸佛真实教诲,决志求生,更无疑惑。是名信他。” 《亲闻记》:“信他者,信佛之言教也。”这里的“信他”是指信佛的教言。有些人理解,“信自”就是相信自己,“信他”就是相信别人,那就闹笑话了。


信他,“他”是指佛的教言,是要相信佛言的意思。信佛言,这里主要从三方面来讲:一是信释迦佛,第二是信阿弥陀佛,第三是信十方诸佛。


对我们学净土来说,要“随顺诸佛真实教诲”。“随顺”,当然你首先要了解佛的功德、佛的教言;了解之后,你还要能够有信心,能随顺佛的教诲,而不是和佛对着干。佛这样讲,你偏偏说不是这样,好像你比佛还要厉害。


一、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


关于第一句“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”,圆瑛法师《要解讲义》当中讲:

“信释迦无诳语。佛具五语:真语者,实语者,如语者,不诳语者,不异语者。”


就像《金刚经》中讲到的,佛是“真语者,实语者,如语者,不诳语者,不异语者”。


二、弥陀世尊决无虚愿


“弥陀世尊决无虚愿”,圆瑛法师《要解讲义》当中讲:

“弥陀无虚愿。四十八愿,愿愿圆满,方成正觉。果后一定不违本愿。”


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了,说明四十八愿已经圆满了,否则法藏菩萨也不会成佛。所以“决无虚愿”。


三、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


“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。”佛出广长舌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来给我们证明净土法门。比如释迦佛的舌头,可以把整张脸都盖住,可以舔到发髻。我们一般人,如果舌头能舔到鼻尖,就说明你前世不打妄语,所以这一世能有这样的相好。但是舌头能够舔到鼻尖的人应该是很少的。以前看到一个法师,讲课讲着讲着,突然舌头舔了一下,就到鼻尖了。


而这里佛的舌头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还不只像释迦佛一样是到发髻。《要解》后面就讲,这是因为要讲《阿弥陀经》净土法门,这不是小小的因缘,所以六方(实际上也就是十方)诸佛都出广长舌来证明,在自己的世界也给他所化的众生来作证明。


这里的“广长舌”,就说明诸佛没有妄语,以此来作证明。


《亲闻记》:“‘六方’,谓东西南北上下。虽不说四隅,实亦该括十方。‘广长舌’者,即显佛多生多劫,世世以来,语无虚妄,所以舌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”


舌头能够盖住整个一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,我们无法想象。这实际上是一种佛的、神通的境界,不能以我们这种凡夫的分别念去想象。


印祖《文钞》中就提到过类似的事。而末学以前刚学佛的时候,也碰到过一个一起学佛的人。他的分别念特别重,就说:“佛把这么大、这么长的舌头吐出来,那太肮脏了,太难看了。”对佛法没有产生信心,他的分别念就特别多。这都是以凡夫的分别念去想象佛的境界。这不但是没有信心的表现,也是造恶业,也是很可怕。



圆瑛法师《要解讲义》:“‘无二言’者,即诸佛异口同音,故无二言。”“决无二言”,说明诸佛是异口同音的,都是真语、实语、不妄语的。


圆瑛法师《要解讲义》:“‘随顺诸佛真实教诲’者,即依诸佛所说:汝等众生,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,一切诸佛,所护念经。决志求生净土,更无疑惑。是名信他。”


下面我们把《要解》这里“信他”的内容,和善导大师《观经四帖疏》深心的解释对应来看一下。



第一,“释迦如来决无诳语”,可以对应《四帖疏》中的“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《观经》三福九品、定散二善,证赞彼佛依正二报,使人欣慕”。“释迦如来决无诳语”,释迦佛讲的这些道理也都是真实不虚的。


第二,“弥陀世尊决无虚愿”,这是对应第二深信,“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,无疑无虑。乘彼愿力,定得往生”。


第三,“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”,这可以对应深心的解释中“又决定深信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”。我们要注意,善导大师这里说“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”,“证劝”。在《往生礼赞》中,善导大师在“摄生增上缘”之外,又分出一个“证生增上缘”,证明你决定得生净土的增上缘。像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,这就是一种证生增上缘。


“随顺诸佛真实教诲,决志求生,更无疑惑。”这可以对应“又深信者,仰愿一切行者等,一心唯信佛语,不顾身命,决定依行。……是名随顺佛教,是名随顺佛意,是名随顺佛愿,是名真佛弟子。”这里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。


这个地方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,是“决志求生,更无疑惑”。下面我们专门讲一下。


前文讲“信自”的时候,也是“决定得生”,“更无疑虑”;这里讲“决定得生,更无疑惑”,都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表达。



小结

(一)何为信心:胜解信


下面我们根据《成唯识论》,来看一下什么叫胜解:

“云何胜解?于决定境,印持为性,不可引转为业。谓邪正等教理证力,于所取境,审决印持。由此异缘不能引转。故犹豫境,胜解全无。非审决心,亦无胜解。”


“胜解”,就是“于决定境,印持为性”,是决定境,不是犹豫境。“故犹豫境,胜解全无。非审决心,亦无胜解。”如果你的心没有审决,没有下一个决定的认知,还是一种犹豫的状态,还是不决定,当然这就没有胜解。


这是胜解的特点,它有决定境,而且要“不可引转为业”,“由此异缘不可引转”。真正的胜解实际上是不退的,是不可引转的。


(二)善导大师的教言


下面我们再看善导大师《观经四贴疏》中讲的决定信相,实际上也就相当于这里的胜解,胜解信。我们对净土法门生起怎样的信心才是到量的?善导大师就给我们讲了这种信心。那什么是决定信相?


善导大师《观经四帖疏》:“仁者善听,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。纵使罗汉、辟支、地前菩萨等,若一若多,乃至遍满十方,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,我亦不起一念疑心,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。……纵使化佛报佛,若一若多,乃至遍满十方,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,一一说言,释迦所说西方净土,指赞劝发一切凡夫,专心念佛及修余善,回愿得生彼净土者,此是虚妄,定无此事也。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,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,畏不得生彼佛国也。”


不管是小乘的罗汉、辟支佛,甚至大乘登地圣者菩萨来跟你讲,引经论证明你这样念佛不能往生,你也不起一念怀疑。我们现在的人,不用说这些阿罗汉、登地圣者菩萨,一个算命的人和他讲两句,他都怀疑了。他对佛法的信心,还没有对算命的人信心更大。以这样的信心,你怎么可能往生呢?这不是法门的问题,而是你自己的信心问题。


甚至化佛、报佛遍满十方,以佛的威德神通来跟你讲,说你这样修不能往生西方,你也“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,畏不得生彼佛国也”。即使佛现出来讲,你也不会改变,要有这样的信心才行。我们可以检验一下自己,你有没有这样的信心。


这是信他。


(念西法师《弥陀要解讲记》)

往期精彩


有真信切愿,但没有行,能得生吗?

都说信愿很重要,信和愿究竟哪个更重要

净土法门的信愿分两种,别再混为一谈了!

目录导航
  • 一、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
  • 二、弥陀世尊决无虚愿
  • 三、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
  • 小结
    • (一)何为信心:胜解信
    • (二)善导大师的教言
  • 分享到:
    发布于 2023-11-29 23:18:02
    收藏
    分享
    海报
    1488
    上一篇:往生公案:改业修行得生净土,就只是临终十念吗 下一篇:法师讲堂:印祖从万千经藏中选出的这篇文章告诉你:特别法门何等殊胜和容易
    目录

      忘记密码?

      图形验证码